白鹭等水鸟在副中心越来越常见。
周末,不少学生到副中心观鸟。
“水面上发现一对鸳鸯!”“没错!说说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雄鸟有白色眉纹、颈是金色、喙是红色的,后背还有一个橘红色的‘帆’,雌鸟全身是灰色的。它们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呢!”向带队的韩端老师一通“专业汇报”后,小学生邓以茉放下望远镜,得意洋洋地和身边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近日,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福泽湖畔,一场周末观鸟活动正在进行。来自北苑小学、玉桥小学、北京学校等的11名学生组成观鸟小队,举起望远镜、拿着鸟类图鉴,寻找着天空中、湿地里的各种“精灵”。
两个小时后,大家记录到了不下20种鸟,不仅有常见的麻雀、喜鹊、灰喜鹊,还有越冬归来的鸳鸯、成群结队的金翅雀、水面低空飞过的普通翠鸟……
这两年,城市副中心的观鸟活动愈加丰富,不仅有户外观鸟,还有观鸟大赛、科普课程等。除了资深“鸟友”,不少青少年也加入到观鸟队伍中。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以下简称“爱鸟会”)几乎每周末都会组织孩子们走进“自然课堂”。
“通州是九河下梢,过去水污染特别严重。现在,大运河、潮白河、通惠河水都还清了,鸟儿也来了,环境变化特别明显。”羿健告诉记者。2020年5月,他和同样热爱观鸟的武政、郝建国等人共同组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希望通过公益组织的形式,带动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加入到爱鸟、护鸟和观鸟的行列中。同时还计划通过鸟类调查,建立副中心鸟类数据库,为鸟类保护夯实基础。
成立近3年,爱鸟会已经走进运河小学、玉桥小学、北苑小学等10余所学校,惠及学生约3000人次。
“天性使然,孩子们对于野生动物、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走进校园,走到青少年之中,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鸟类,带着对鸟类的兴趣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的‘课堂’中发现和学习,并保护大自然。”羿健说。
在爱鸟会最新鸟调记录中,仅今年2月就记录了111种鸟种,比去年同期多了10种。截至2023年2月底,副中心记录到的野生鸟类已达361种(含历史记录21种)。这些数据中,有部分是爱鸟会领队老师在青少年公益观鸟活动中记录到的。
和大人们观鸟不同,孩子们观鸟后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李逸轩在观鸟归来后,制作了一幅定格动画。画面中,两只由彩泥捏成的黑翅长脚鹬正在寻找迁徙路上的“美食”,它们降落在北运河的滩涂上,遇到了一只“白鹭大哥”。“春天到了,黑翅长脚鹬开始了它们的迁徙之旅。前面就是北运河了,那边有好多好吃的。”小逸轩给自己的动画配了一段充满童趣的旁白。为了完成这件作品,她买了不少彩泥、彩纸,还配上了三脚架,在书桌前忙了约一个礼拜,写脚本、拍摄、配音。
“有的孩子在学校举办了个人鸟类摄影展,有的孩子把观鸟写进了主题作文中,还有孩子把爱鸟和自己的绘画特长相结合。”羿健说,其实观鸟并不是要求孩子必须记住多少鸟种,而是通过学习鸟类知识,让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