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美国升级“净网行动”对本市科技企业产生影响
近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升级“清洁网络计划”。该计划新增五项具体措施,主要是:净化运营商、净化应用商店、净化应用程序App、净化云存储、净化电缆。蓬佩奥点名华为、中国移动、百度、阿里巴巴等7家中国科技公司,并表示,美国国务院正与其他政府机构合作,要阻止阿里巴巴、百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腾讯等公司在美国的业务,通过敦促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来进行限制或终止服务。此外,要在美国应用商店里禁止包括TikTok、微信等中国 App,同时进一步限制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在美国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目的:打压中国科技企业。计划公布后,全球多家媒体都使用了“数字铁幕”一词来形容美国的做法。BBC报道引述专家观点称,这是“意图将中国科技行业彻底排除在未来国际数字经济的大门之外”。多位国内业内人士认为,美国此举是蓄谋已久的针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全面“打压”。从4月份推出‘5G干净网络计划’到近期强制收购TikTok,再到此次将目标扩大到更广层面,美国的意图是渐进有计划的。对本市科技企业的影响。分析认为,“净网计划”一旦落地,不可避免地会对本市电信和互联网企业海外业务造成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估。第一,净化运营商或迫使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公司退出美国市场。根据计划,美国将阻止中国电信等通讯运营商在美发展业务,这将对上述公司在美业务及营收带来直接影响。如计划实施,中国电信北美CN2 GIA线路将中断。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线路中断意味着中、美间的网络无法直接访问,需通过第三方国家中转,尽管连接依然能够实现,但会大大降低网络访问速度。跨境贸易和国际交流的企业或机构因此将受到明显影响。第二,净化应用程序对字节跳动等中国出海企业造成明显影响。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如关停TikTok美国业务,按照此前市场传闻200亿—500亿美元的出售价格,字节跳动损失将超过2000亿元。第三,净化应用软件将对小米科技等中国手机厂商产生影响。目前手机产商在出厂前均会预装应用软件,在全新净网计划下,小米、VIVO、OPPO等国内厂商既无法预装中国应用程序,又无法装载美国应用软件,未来在海外市场的产品如何面世不得未知。第四,净化云存储将对阿里巴巴等企业在美业务造成影响,将打击国内云计算公司的出海业务。目前,腾讯与阿里均在美国部署有一定数量的云服务器,并处于业务扩展阶段。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专职学术委员刘正山认为,整体上看,目前美国针对的是少数中国公司和产品,而这些公司在国内和其他国家的市场受到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内。该计划虽会对中国企业经营造成压力,但不会动摇我们发展的根基。一方面,我国启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部冲击,特别是特朗普政府的遏制措施;另一方面,“清洁网络”不符合当今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多数国家依然奉行市场开放原则,国际环境整体有利于中国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龙海波认为,从短期看,由于我国互联网业务在全球布局深耕多年,美国“清洁网络”拓展到全球范围的概率不大,目前受影响的主要是美国市场的中国应用程序、云服务商等。从长期看,这些科技公司大多数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技术支撑,不会破坏业已形成的良好产业生态,自身具备一定抵御打击能力。未来走势。目前,美国方面尚未公布将如何在五个领域具体执行“净网计划”。龙海波推测,最严重的后果是美国对我国互联网科技企业进行全方位打压遏制,最终形成中美两个市场、两套体系。不过,即使出现极端情形,我们也完全有能力保障我国信息通信和网络安全,能够满足人们日常通信和网络需求。目前,我国拥有35.8万亿元的数字经济增加值、13.19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各种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未来互联网企业发展潜力巨大,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仍然存在。需要注意的是,美对华数字技术领域的遏制打压已逐步从硬件向软件延伸,中美科技脱钩风险有所上升。“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扭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更好地维护国家‘数字主权’。”(本刊编辑)
华为禁令升级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影响
8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华为禁令的修订版,在“实体清单”上新添了21个国家的38家华为子公司。相对于2020年5月的禁令而言,限制措施范围进一步扩大,目的是阻止华为在未经特别许可的情况下获得半导体,包括由外国公司以美国软件或技术开发和生产的芯片,此外,新版禁令发布了新的许可证规定,收紧了对实体清单中的华为作为买方、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参与相关交易的限制。国海证券研报认为,华为禁令再升级,短期来看,华为各项业务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华为产业链上游企业或将面临来自华为的订单缩减的风险;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国产化势在必行,将推动半导体细分领域核心公司发展。过去数十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一直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重大技术变革是推动行业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华为禁令不会改变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半导体仍是未来3—5年国内科技投资的主线。(本刊编辑)
北京电影行业加速复苏
今年1月底开始,受疫情影响,电影市场进入“速冻”状态,影视剧暂停拍摄,电影院停止对外开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缓、影视行业复工复产,近期本市电影行业正加速复苏。受益多重利好因素。第一,疫情纾困政策为电影业复苏打下良好基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本市向影院发放疫情专项补贴等三项补贴。近日,本市启动惠民观影活动,发放1000万元观影券,用于补贴市民电影消费。上述措施对缓解本市影视类企业资金压力、刺激电影市场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影院上座率限制放宽,加速行业业绩恢复。从8月14日起,本市影院上座率上限由30%调至50%。此外,超过两小时时长的影片放映时间不再安排暂停。这些新规将促进更多优质影片进入市场,助推电影票房回暖。第三,头部影片定档助推市场复苏。影院复工以来,热门影片陆续定档。近期,一批大制作电影先后公布上映日期,传递出电影市场从疫情中加速复苏的信号。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数据,截止8月6日,8月份有40部新片定档。已定档影片中,猫眼想看指数超过万人的电影有11部。未定档影片中,《急先锋》《唐人街探案3》等热门影片有望陆续上映。随着影片陆续定档,上映新片数量的增加将促进观影人次持续增长,影院票房恢复可期。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认为,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市场将运行回归正轨,国家政策红利落实,影视企业和剧组复产复工,影院陆续开业,影视行业正以蓬勃之势实现复苏,以影视、文旅为代表的线下文化消费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市场表现看,尽管目前上映的电影大多是重映片或小制作影片,但周票房环比增长强劲。据《中国电影报》数据,7月27日至8月2日,内地票房收入累计1.97亿元,较复工首周增长79%;观影人数达690万,增长65%。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有关人士认为,目前每场放映观影人数仍有上限设置,影院复工两周的票房表现及观众高涨的观影热情,预示电影市场将提前回暖。第四,观众观影意愿超预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复苏。开源证券指出,复工以来票房和影院复工率稳步提升,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国内日分账票房由7月20日的298万元提至8月1日的3656万元。复工以来观众观影意愿恢复情况整体超预期,或驱动更多新片定档,而新片上映将进一步驱动人们观影意愿和影院复工率提升。电影行业发展走势判断。业内认为,第一,短期看,行业有望步入票房与新片供给正向共振的阶段。从本市电影行业龙头看,光线传媒今年预计有13部电影上映,北京文化、中国电影、华谊兄弟、万达电影也有多部影片年内上映。《八佰》有望成 8月爆款潜力选手,预计将给华谊兄弟带来显着业绩贡献,光线传媒优质动画电影《姜子牙》十一定档再次提振行业信心。第二,疫情加速院线行业出清,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东方财富证券研报认为,疫情突然爆发给影视行业各个公司现金流带来巨大压力。疫情期间,中小院线进一步出清,龙头公司借机布局扩大市场布局,伴随复工逐渐加速,龙头院线公司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扩大。此外,优质内容上映刺激电影市场,有望加速复苏进程。优质内容和口碑始终是电影市场获得高票房的根本保证。目前来看,电影院复工后虽然仍受排片和上座率等政策限制,但新片相继定档,片源供给改善,观影需求上升有望进一步加速电影行业回暖。这种环境背景下,新影片排片压力小于正常时期,拥有优质内容的电影公司有望借机收获口碑和票房,从而改善下半年营收状况,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等北京影视龙头企业业绩有望恢复和提升。(本刊编辑)
疫情形势下关于会展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庚子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与之而来的交通管制、人员禁足等防疫措施,使会展业与旅游业一样,最先受到疫情影响,也推动会展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一、疫情加快会展业转型升级,加速数字化蝶变
传统会展业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散的线下产业,从招商、搭建、展示到面商、洽谈、成交等各个环节,都高度依赖于人员面对面的互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为避免病毒聚集性传播,展馆闭馆,展会后延,无疑是行业无奈之下的理性之选。面对危机,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会展企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大力拓展互联网思维,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5G产业、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开展线上营销办展、开设网上直播、主题论坛等活动,危中寻机、困中求变,科技赋能,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
疫情爆发不久,杭州西博国际博览有限公司开设白马会客厅,连续8天进行线上直播,邀请包括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33位嘉宾进行线上交流与探讨。此后一个多月,又围绕健康脱贫、室内设计、宠物饲养等主题邀请业内专家开设网络直播,受到市民追捧。米奥兰特商务会展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发生时便迅速组织新产品研发,利用现有大数据架构,依托政府推动,研发纯线上的数字展览,把参展商和买家邀请到网上做预展。面对众多线上化转型的需求,31会议公司研发出多款在线展会、商务配对产品,帮助企业度过疫情难关。
未来,诸如新冠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仍然难以预期。疫情过后,会展业在继续搞好线下会展活动的同时,应把发展数字会展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谋划,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同步发展。
二、政府应加大对会展数字化转型的扶持力度
发展会展业,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会展业转型升级,同样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率先垂范、战略引导。在政府主导的研讨会、论坛、专业展等活动中,除线下开展外,要发挥好标竿引领作用,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5G视频、VR/AR技术,进行线上直播,使之成为政府类会展活动的标配,以此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类会展活动推广使用线上办展方式。硬核措施,政策鼓励。从发展战略、工作举措、税收减免、信贷支持、资金配套等层面,出台专门的激励政策,鼓励会展主办企业、展馆、搭建商加大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投资力度,推动主办方开辟网上展会业务,促成在线展示、帮助撮合交易,为展商提供增值服务;鼓励展馆单位加大对VR看展的平台开发力度,加强对全员的互联网业务培训,打造一支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的会展营销队伍,将主办单位实地踏看引导到VR看展上来。通过手机的线上介绍,使客户不用到现场就能身临其境,了解展厅、动线以及展馆相关配套设施的具体情况,促使客户在网上下单确定办展事宜。对会展企业当年数字化投入部分,政府要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额度予以重点支持,并及时兑现落实激励政策。(来源:《大经贸》)
疫情促使零售业发生趋势性变化
疫情从供需两端对零售业带来颠覆性影响,使零售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都面临消费萎缩和价值变现的双重难题,零售业的交易方式、BC两端沟通的渠道等均在疫情影响下面临转型升级。市场环境和风向的急变,引发零售行业发展的重大调整,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
一、趋于温和的定价策略
疫情的防控硬性要求使部分市场板块的需求骤降,带动终端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如航空和旅游业的停摆导致油价下行,聚集性活动受限压缩运动产品的销售空间。但在部分市场板块,如食品,反而存在疫情初期价格短暂上扬的现象。受消费能力的限制,普通消费者在此特殊时期格外青睐平价产品,并会对在疫情期间执行平价策略、主动下调产品售价的企业额外追赠好感,而这些宝贵的商民关系将在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期赋予企业更大的商业操作弹性。相比固守延续价格策略却损失销售数量和商誉的做法,应时之需迅速在定价策略上做出更贴近消费者实时需求的调整,长期而言对企业仍是利大于弊。
二、企业在线模式的升级需求迫切
疫情防控使得大量正常市场交易方式从线下转为线上,且这种趋势将成为疫情与经济前行共存的“新常态”之一。文娱,购物,餐饮,教育等行业在线下业务萎缩的同时,迎来了线上需求的集体暴涨。在线上经济业态的虚拟竞争中,零售企业如何学习在线,如何升级在线销售端,如何在数字环境中紧固和管理客户群关系,成为企业竞争翘板上的新支点。面对市场环境和需求的急速转弯,“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初级“互联网+”商业模式不再是适时之需,零售行业须主动拥抱变局,将依据消费者真实诉求升级数字零售终端列为企业面对疫情转型的必由路径之一,有针对性、有创新性地优化在线终端内容,将消费者购物体验最大限度人性化、真实化、便利化。
三、线下模式的响应更新
经历疫情和经济颓势的双重打击,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者对线下实体消费模式更新了诉求:(1)针对健康卫生条件的加码。在卫生诉求达标的前提下,才有完成销售的可能,这将是零售行业的新基本形态。(2)智能消费系统的升级。疫情新常态将加速线下销售智能化自动化的进程,除部分特殊商品外(如奢侈品行业),大部分零售板块的人为参与占比将持续下降,智能后台将成为线下零售方式新的“大脑中枢”。无接触支付、生态识别、集成扫码订单、自助缴款等消费科技将成为零售行业的新基本配置。
四、销售链执行的完整化
365bet官方网址_365betvip5_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
在疫情新常态下,商品质量本身不再是决定销售效率的唯一决定因素,在优先保障卫生达标的情况下,能否高效执行售后物流、客服交流和售后保障,成为特殊状态下评估销售质量的综合标准。
五、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
疫情催生巨大的线上需求,中国在线商业需求在疫情期间增长2—6倍。未来的零售行业需摆脱传统的B端C端固化销售思维,让数据引导销售,让数据助力市场开拓。大数据作为未来零售行业商业战略部署的参考标杆价值会进一步加码。零售行业数字化加速了行业巨头们的市场榨取速度,知名企业的聚集效应和鲸吞效应进一步放大,市场可供游弋空间收窄。(王林曦 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企业问题与建议】 全聚德缘何业绩大幅下滑
财报显示,全聚德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58.77%至3.1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559.83%至-1.48亿元。全聚德将业绩下滑归咎于受疫情影响,公司所属直营门店堂食接待人数大幅下滑,尤其受6月北京地区疫情反弹影响,在京主力门店客流和收入恢复情况不及预期;商品销售方面,公司真空烤鸭等产品受疫情影响销售下滑。但分析认为,全聚德早已陷入危机,其业绩下滑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是疯狂扩张开店而忽视经营者素质招致口碑滑落。全聚德与星巴克不同,后者风靡全球除了其独特的咖啡口味外,还在于其营造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全聚德能打出名声主要取决于烧鸭师傅的手艺。近年来烤鸭师傅流动性大,全聚德新厨师的培养速度远远赶不上流动和门店扩张的速度,继而导致菜品品质不稳定。二是定价过高,且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餐饮业务服务水平及菜品口感未达到市场预期。高价策略使全聚德的毛利率一直属于行业高位水平,其近10年的平均毛利率达58.2%,远高于餐饮行业毛利率中位数的38.9%。三是缺乏对主流消费者的研究。在行业消费人群向年轻化转变、消费方式由堂食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转变以及消费场景由单纯消费空间向复合化场景转变等趋势下,全聚德未及时跟上脚步,尤其在餐饮零售化、便捷化、快速化的消费趋势下,全聚德主要以餐饮门店为主的经营模式及主要产品架构都略显单一,未能及时迎合市场消费趋势变化做出有效转型。从而使得全聚德菜品、服务、场景等各方面缺乏创新来增强用户粘性。此外,体制僵化,在高度市场化且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全聚德员工还在“吃铁饭碗”,不在全聚德干,还能去首旅旗下其他公司,这种环境不会激发员工能动性。(本刊编辑)
融资收紧信号明显 本市房企或迎融资“紧箍咒”
房地产企业借助高杠杆进行快速扩张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近日,住建部、央行在京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且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据媒体报道,监管层将对房企按“红—橙—黄—绿”四档管理,并设置“三道红线”,具体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以有息负债规模为融资管理操作目标,分档设定为有息负债规模增速阈值,每降低一档,上限增加5%。如“三线”均超出阈值为“红色档”,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二线”超出阈值为“橙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一线”超出阈值为“黄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0%;“三线”均未超出阈值为“绿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5%。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指出,假如“三道杠”政策落地,土地市场将降温、新房销售或加速。被新规限制融资的房企将延迟或取消近期土地投资计划;融资收紧使房企销售回款端压力骤升,房企大概率将启动“加速销售模式”。融资新规短期将加速行业洗牌。中小房企受波及程度要大于规模房企,在新规影响下,高负债、短期债务压力大的房企将承受更大融资压力。部分企业融资受限,有可能选择转让全部、部分股权或土地资源。从本市房企看,部分房企也将受到明显影响。从净负债率指标看,首开股份、中国铁建、首创置业等房企净负债率均大于100%。(本刊编辑)
【功能区动态】 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1—5月实现总收入22155.1亿元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巩固防控战果的同时,中关村创新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1—5月,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实现总收入22155.1亿元,同比增长2.5%;技术收入4182.3亿元,同比增长14.1%;研发投入994.4亿元,同比增长14.7%;申请发明专利24891件,同比增长3.8%。当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总收入已扭转今年以来负增长态势。
工业芯片创新中心落地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
在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举办的第四届“芯动北京”中关村IC产业论坛上,北京市工业芯片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并落地园区。上半年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加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入驻了绿晶半导体、印象认知、国发中新、核芯达、海博思创等10余家大中型企业,累计入驻60余家相关领域企业。
北京经开区发布招商引资平台奖励办法
近日,经开区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平台奖励办法(试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鼓励引进符合区域产业定位的高精尖项目,进一步提高经开区产业集群创新活力和影响力。
拜耳将在经开区打造世界级工厂
拜耳在位于经开区的处方药北京工厂启动产能提升项目。该项目投资超过4亿元,新建的生产线预计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北京工厂的年产能预计提升约40%。此次产能提升项目包含生产区以及配套技术区,将配备新的全自动高速生产线及配套的全自动物流系统,旨在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制造工厂。经开区作为北京发展医药大健康产业的“药谷”,2019年医药产值实现600亿元,全市占比超过50%,形成了涵盖化药制剂、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新型疫苗、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廊坊市全力推动北三县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推进规划体系完善,加速重点领域突破,提升公共服务,确保北运河旅游通航……日前闭幕的廊坊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廊坊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和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廊坊市将加速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协同发展,举全市之力推进北三县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首个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代偿补偿资金政策落地石景山
石景山区与19家驻区银行机构及4家北京市融资担保风险公司与北京小微金服公司签署协议,设立规模达1000万元的融资风险代偿补偿资金,用于补偿合作金融机构为区内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贷款和担保业务产生的代偿风险。
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廊坊段通车运营
8月16日,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廊坊段并入河北省高速网通车运营。路线全长9.9公里,开通廊坊北端口收费站、空港匝道收费站2处收费站。机场北线高速的运营,进一步完善了廊坊域内高速公路路网框架,打通了主城区与临空经济区的快速通道,有效促进了京津冀大交通网络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