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2020】
首创朗园业务模式创新输出
运营十年,郎园探索出一套独有的“郎园运营方法论”,起步于北京,逐步向全国输出北京先进的文化理念和郎园运营经验。
厦门澳头“活水计划”。在文化内容数字化运营的经验基础之上,首创郎园联合郎园海量大数据重度孵化器运营“活水计划”,搭建澳头入住餐饮企业创新、创业赋能平台,为餐饮创业提供从“投资、创业辅导、线上线下整合推广、线下门店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的全流程服务,为再就业提供机会和平台,为餐饮创客提供数据指导和平台服务。2020年10月1日,郎园正式启动“活水计划”,着力于打造澳头乡村振兴的样板项目,升级澳头区域运营,孵化全国顶尖的餐饮相关从业者,蜕变成“新创客”,打造澳头乡村新生活示范区。
杭州白马湖打造IP孵化器。郎园运营的白马湖动漫广场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式的运营模式,ACG模型已初步成型,打造了1个嘻番里ACG重度孵化器,形成1条ACG领域内的IP产业链,深度参与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和金猴奖创投环节。同时,与海量大数据平台合作,打造嘻番里IP孵化器,为优秀作品及其创作团队提供从办公服务、创业指导、孵化基金引入、大数据支持指导到IP的落地化展示等服务内容,同时整合ACG企业与高校等多方资源,加入影视制作版块与衍生品开发版块,让创意更好落地,完成全产业链的IP孵化。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中唱园区积极推进音乐产业发展
中唱园区为“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入驻50余家企业,包括中国唱片集团公司、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北京京文唱片公司、九紫天诚等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形成了集音乐录音、音频母版处理、影视剧后期制作、音像与图书出版、版权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制作出版产业链,音乐文化积聚效应已初步形成。
2020年,中唱园区积极抗击疫情外,积极推进园区音乐产业发展。推进黑胶复兴计划,在园区内出版了《李谷一》《周璇》等100多个品类的黑胶唱片。大型精品出版物《百年小康圆梦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原创音乐集》《信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曲精品集》《情系武汉大爱中国—抗击疫情优秀原创公益歌曲精品集》入选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北京童谣》入选“2020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推进“优秀音乐家出版基金项目”和“优秀唱作人扶植计划”,推动原创音乐发展和版权保护。此外,该园区加强版权宣传与培训,推进版权交易及融资服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主要面向园区入驻企业,组织了北京文创企业最新扶持政策宣讲会、中小文创企业投融资对接会、新着作权法解读讲座、知识产权运用与质押讲座、主题艺术展览等专题活动;二是建立了中唱园区文创板线上宣传推介与投融资平台;三是参与协办了北京文化创意大赛西城分赛场暨中国式新生活新场景应用大赛活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为入驻企业提供版权服务支撑。
中国书画院搭建文化云平台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平台交易、学习培训成为人们居家隔离的一种重要消遣方式。中国书画院与时俱进,开发了《中国书画院?文化云平台》项目。
该项目运用互联网数据平台运作模式,开发了书画展示、入驻画家、文创输出、专题画展、拍卖专场、书画课堂、直播讲堂、评级考试、文化交流、书画商城等多个板块,为政府、企业、研究学者、书画家等提供服务载体,以抓住国家实施“文化产业振兴”“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机遇。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互联网前沿信息技术,创新传统文化产、学、研、展、销相结合的创意发展道路,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项目概念一经敲定,便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更在“北京市文化创意大赛”众多参赛项目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时尚控股园区初步实现由传统工业园区向文化创意园区转型
2016年,“北京纺织控股”更名为“北京时尚控股”,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时尚控股主动融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加快工业园区转型。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在文化、科技充分融合领域投资布局;总结推广莱锦等文创园区经验,加快推动特色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初步实现由传统工业园区向文化创意园区转型。目前时尚控股在京园区21个,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分布在北京12个城区。打造形成了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铜牛电影产业园、铜牛影视小镇、永乐文智园、光华视觉工业园、京工时尚创新园6个特色园区,涉及影视IP、绿色办公、文化创意、时尚设计、教育培训、应急产业等领域。这些已成为时尚成功转型的标志,也成为时尚控股文创园区靓丽的名片。
从重点园区看,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重点园区,入园企业100家,涉及影视、传媒、高科技研发等创意产业,其中龙头企业6家,上市公司7家。2019年获得首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19年园区运营收入1.69亿元,年产值达500亿元。铜牛电影产业园打造“项目与金融对接的高端电影产业区”,是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重点特色园区之一。截至2019年底,园区入住企业4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园区企业产值达20亿元。
751园区引入新消费业态品牌,入驻企业持续优化
2020年新入驻的消费类新业态包括:时堂—设计师品牌折扣北京首店、Tian Roast、便利蜂、一口小馆、莱卡旗舰店等知名企业。园区已逐步形成以文化娱乐设计类行业为主导,餐饮配套类和科技类行业多元化并存、互相联结生长的业态分布结构。科技文化设计类企业占比达92.71%。
此外,751已从园区概念升级为品牌战略。以人为本,从文化创意、城市地域发展特色出发,通过对衍生品开发背景的系统梳理,探索出了设计要素、设计方向、设计形式等,与知名设计企业合作,开展了衍生品的开发制作、产品编辑、文案推广、延展性设计等系列工作,推动了751品牌形象进一步具象与深化。
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科技园完善创新创业平台
2019年“毕格栖”创客空间获评北京市级众创空间,2020年8月,北京印刷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批北京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同年10月,北京印刷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挂牌。北印文创园于2018年10年国家双创周期间挂牌,与学校设计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等二级单位联动发展,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梯级层次性发展相融合,其目的是以整合相关企业资源的模式,聚焦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发挥“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服务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北京文化之都、设计之都建设的自身发展优势及方向。
目前园区有20余家企业与学校共建有培训基地和联合研发实验室,累计接受学生实习实训500余人,进入园区就业毕业生超过100余人。园区与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生机勃勃的出版传媒产业创新创业生态体。
南阳胡同搭建戏剧文化企业孵化平台
北京东方嘉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南阳胡同项目经过近1年时间的改造,已于2019年11月投入运营。项目功能定位是以“戏剧东城”为背景,以主题文创空间开发运营为基本运营模式。项目已围绕戏剧和展演团队开展品牌合作活动60场,入驻戏剧表演团队6家,品牌类合作40项,成功落地戏剧大师课、戏剧演出、品牌合作、戏剧分享会、公益展览等活动。该项目已成为北京市网红打卡地。北京电视台“走进北京·网红打卡地”栏目、“北京您早”栏目、澎湃新闻网、北京东城网站、腾讯网等媒体进行报道。
2020年7月,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实地调研了南阳胡同项目,对该项目表示满意,指出“城市既要有烟火气,也要有书香味,属地要多注入文化资源,园区要搭建好孵化平台,共同打造文创产业试验田”。北京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及领导也曾多次实地调研该项目,并对项目运营结果表示满意。
【科技产业园区2020】
清华科技园积极推进企业孵化
清华科技园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以承载空间、企业和人才、创新平台、金融资金“四大要素”为基石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创业培训+孵化服务+开放平台+天使投资”四位一体的孵化服务模式,及“立体三螺旋”的集群式创新理论。在助力企业融资方面,清华科技园建立了覆盖科技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基金、自有资金、风险资本等融资手段,为园区企业提供多样的融资渠道。目前,科技园发起设立了多只基金,覆盖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有效支持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
近三年来,园区承接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45项,转化总金额约3.12亿元。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海淀“海英人才”、中关村“雏鹰人才”等46人,中关村高聚、海聚、瞪羚计划、国家千人、万人等23人。累计孵化培育企业795家,其中海淀胚芽企业、中关村“金种子”工程企业76家,国高新企业128家,上市企业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22家。2020年,园区新增3家上市企业,1家独角兽企业,23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超22亿元。
东枫德必WE积极复工复产
“东枫德必WE”是2018年首农食品集团与上海德必集团共同携手打造的集文创科创于一体的智慧型园区。2020年初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带来剧烈冲击。园区宣传推广、招商运营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园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复工复产工作。
园区为全方位服务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开发了形态多元的办公空间:独栋花园式办公产品、可分割式办公产品、精装拎包入驻式办公产品;与此同时基于市场需求分析与现有宣传手段采取阵地包装、线上营销工具开发与维护、线上客户交流平台建立与服务、营销宣传品制作与发布等形式多渠道开拓市场,加速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开展首农·美好生活市集、园区“WE”国潮系列活动,促进园区消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老字号”品牌的影响力;不断优化提升服务,拍摄政策宣导视频,定向发给园区入驻客户及意向客户,优先采用园区内合作供应商,给客户嫁接上下游合作机会,保持客户留存率的同时稳步提升了园区的出租率。截止目前园区出租率达98%。
中关村软件园深度服务园区企业
2020年,中关村软件园三次组织企业复工调研工作,组织3场安全复工,保障出行活动,组织“复工政策法律分享”等线上直播分享共计5场,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次。组织“灵活用工微论坛”“视觉提升竞争力”“818人力资源日”“联想、网易企业游学”等专业分享活动3场;组织“桃花缘”系列线上线下相亲活动6场,包括七夕“以爱之名、邂逅七夕”和1025“遇见爱”线下200人大型交友活动。
主动对接主管部门和机构,服务双创,积极推动学生就业。承办教育部及第六届“互联网+”大赛“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的同期活动,搭建“创新创业人才交互系统”从创业需求对接、创新创业人才大数据沉淀、往届大赛优秀项目展示、创新人才储备库、合伙人需求对接五个模块,服务于大赛人才交互及服务工作,为联盟打造大信息产业人才交互数据库提供重要支持。参与完成“创业带动就业”展厅设计与布置。与全国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合作,策划“高校就业指导骨干教师挂职锻炼精英班”方案,以通过提高就业指导老师职业化水平推动高校职业化教育,助力园区企业人才吸引。目前,首期精英班已开班并按计划推进。同时,为加强校企联动,联盟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劳工关系学院、河南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4家高校签订了就业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优化就业指导平台。对接地方高校,组织联盟企业入校招聘,实现企业与需求专业毕业生的精准对接。
通明湖信创园积极推进服务模式创新,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创新园区服务机制,实现高效协同、快速响应。在统筹园区发展方面,成立了部、市、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议事协调机制,适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在项目落地服务方面,建立部市区协同服务管家机制,采取企业来访+园区回访+市区局级领导见面推动+服务管家每日互动方式,强化协同联动,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保证了项目质量和落地进度。
二是制定信创十条政策,实现精准施策,精准扶持。在空间方面,提供土地、定制楼宇空间保障,给予房租补贴,降低企业成本。在人才方面,提供进京户口、公租房、个税奖励、子女教育等服务支持,优化人才环境。在税收方面,给予两免三减半政策扶持。在研发创新方面,对企业固定资产投入,部市区给予专项资金配比支持。在资金方面,筹划成立100亿元产业基金,支持产业发展。在市场方面,开放场景示范,依法依规给予单一来源采购等政策支持。
三是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围绕企业基础服务、许可服务、增值服务,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基础服务方面,协助入园企业开展入驻装修工作,提供装修、物业、IT等全方位服务;开展租金减免工作,减免35家企业租金,累计减免金额910.17万元。许可服务方面,帮助信创园65家企业、集中办公区14家企业办理工商注册;增加第三方服务机构入库,定制特色服务产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导入媒体资源,提高企业优秀产品、先进技术曝光率,提供市场推广服务,助力企业加速占领市场。增值服务方面,围绕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政策等方面需求,深化服务模式,打通服务渠道。搭建政策服务直通车,向入园企业宣贯产品、人才、资金等产业政策并辅导申报;帮助统信软件成功获得开发区首批首台套重大技术创新产品认定;协助统信软件成功获得亦庄国投战略投资1.5亿元;协助神州慧安获得融资租赁500万元额度资金支持。
【产业园区2021】
中唱园区继续加强音乐产业发展
组织实施第十一届“中国金唱片奖”评奖活动。“中国金唱片奖”是国内唱片界经批准冠以“中国”名称的权威性大奖,在中国唱片界颇具影响,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
继续吸引国内外知名音乐公司、行业协会组织以及着名音乐制作人入驻,建成多个各具特色的国内一流音乐工作室,使园区具备最完整的音像制作出版传播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在音乐录制、影视制作、版权交易等文化产业链的相关领域出品更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深化与北京文创板、版权服务中介组织的合作,加强对园区入驻企业的版权保护政策推介,策划举办版权交易、评估、融资等系列最新政策讲座和文化沙龙活动,提升园区的版权增值服务。
继续推进专业配套设施建设,搭建比较完备的公共服务空间,升级入驻企业咨询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和联合创新,对接项目和业务推广。
北京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建成开园
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北京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正式建成开园,这是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首个建成投用的项目。北京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是以打造办公为主、商业展示及专家公寓为配套的低密度创新性国际商务社区,更是多项政策叠加高地,入驻企业可享受自贸政策、中关村科技创新政策、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大兴区1+N政策等。招商工作有序进行中,目前该园区引进生命健康产业类项目6家、金融项目8家,企业落地后提供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集聚,助力自贸区高质量发展。随着企业落地,后续还将提供人才、政策及金融支持。
中能融合科技公司等企业将落户奥运功能区
近期,朝阳区奥运功能区内有4座楼宇陆续投入使用,分别为北京亚洲金融大厦、北投科创大厦、城奥大厦、鼎成时代广场。北京亚洲金融大厦方面,亚投行已于2020年6月入驻,中建四局北京公司、香港大学北京中心等企业已于近期入驻办公。城奥大厦方面,已有趣加科技(手游公司,注册500万)正式入驻。鼎成时代广场目前处于外立面施工阶段,预计2021年中旬可竣工,拟引入中能融合科技公司(为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由国内数家大型电力集团出资成立的智慧能源服务公司)、平安好医(平安集团旗下高端体检医疗机构)。北投科创大厦预计竣工时间为2021年中旬,目前正在前期招商。
【重点企业情报】
知乎拟登陆纽交所
知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上市申请文件。文件显示,知乎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H”。知乎2020年营收约14亿元,净亏损5.176亿元。
九号公司2020年营收达60.02亿元,同比增长30.88%
九号公司发布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0年营收60.02亿元,同比增长30.88%;实现净利润7332.64万元,同比扭亏。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稳步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电动滑板车等主要产品实现同比增长,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正式投入市场,公司销售能力不断提升、销售渠道不断拓展。
百度再度出击医疗业务,上线轻竹健康
百度上线轻竹健康。轻竹健康是百度灵医智惠一站式健康管理平台,集合了资讯、测量提醒、血糖血压记录、健康课堂和商城等多项服务。目前,轻竹健康已在微信端上线轻竹管家小程序,在苹果应用商店内上线轻竹健康医生版App。
快手进军二手交易
快手正式宣布进军二手电商,并首秀成绩单:快手电商二手业务去年12月底开启,过去3个月,已吸引超过1000个专业主播入驻,累积订单超过63万个。
软通动力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20%以上
2020年,软通动力公司全年营收同比实现20%以上增长,新增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客户6家,新增行业龙头客户38家。2021年公司将围绕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数字化运营服务两大核心业务,强化咨询、解决方案、流程管理、交付实施、运营支持、数据应用等综合服务能力,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问题与建议(电影产业专题)】
郎园文创园:对北京影视产业的三大建议
首创·郎园发布调研报告认为,随着影视行业近几年进入调整期,加上去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众多影视企业的发展势头减缓,面临诸多挑战。
产业现状。中国的视效产业仍处在发育期,产业体量和企业规模均较小,工业化程度低,产业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断层,行业规范缺位导致无序竞争,缺乏科技研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临挑战。一是北京市作为影视产业的中心和众多影视人才的汇集地,对于电影公司和电影人才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相比国内其他城市稍显不足。海口、厦门、苏州、青岛等地都出台了优渥的电影产业扶持政策。各地支持政策出台后,北京电影行业中已有一些企业和人才开始向地方流动。二是北京电影产业营商环境仍有不足。北京缺乏国际一流的电影产业园区,北京公司做较大特效类项目选择去山东等地用影棚等基础服务。三是资本和项目资金扶持明显向电影头部公司倾斜,资金扶持不均衡,造成电影产业的极端化(有能力,有实力的公司垄断)。四是电影作品版权管理不规范。虽然电影审批需要编剧的授权书等资料,但仍存在抄袭、侵权等问题。同时,影片的高产量无法与高质量挂钩。每年过审片子多,但优秀作品少,且存在题材单一化问题。五是产业链价值分配倒挂导致国内后期企业运营艰难、人才流失严重、技术研发力量薄弱。
建议。首先,建立影视行业的准入机制和资质管理体系,促进行业规范自律,支持并强调电影作品的创新,对电影作品的版权有更加规范的要求及监管,出台对电影作品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体系。其次,建议推动面向影视人才的“人才专项职业补贴”“放宽落户条件”“人才培养就业补贴”等方面稳定人才的有力政策。同时,加大影视行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整体提升整个行业内人才的专业技术和文化水平。再次,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扶植力度。比如税收方面,可对电影企业和电影人才,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上给与一定的税点优惠支持。对于优秀的头部电影企业,给予更多的奖励和支持。
完美世界影视公司关于发展北京影视产业的建议
提升工业化制作水平的建议。一是研究制订与国际接轨的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流程的电影工业体系,完善合规管理、完片管理、市场管理等标准化管理体系,鼓励以项目公司制建立电影预算、制片计划、时间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探索制片中心制、制片委员会(由导演、制片人、交易所、监理机构、完片担保方和保险机构代表共同组成)模式。二是大力加强专业工种培养,建立影视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影视界的“蓝翔技校”;依托在京影视院校、怀柔影视基地等,加强与国际先进的师资团队和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合作,共建培训和实训基地,培养一大批亟需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匠,使北京成为全国培养影视专业人才的摇篮。三是大力支持道具、灯光、摄影、设计、服装、化妆等企业向专业化发展;引导影视公司纵向一体化发展,培养若干集制片、发行、院线于一体的影视航母,打造专业化的运营集团;适时调整禁限目录,适当放宽对大型摄影棚的建设要求,补足产业链发展短板;加快推进怀柔影视基地、北京星光影视园等园区建设,打造专业功能聚合型的国际化影视基地。四是加大政策倾斜,接轨国际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最前沿,加大影视拍摄后期关键软件及技术研发,推动先进技术等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抢占影视科技创新高地;发挥“三城一区”科技优势,加大影视高端生产设备和消费终端设备研发生产;支持CG特效制作、剪辑制作等在京发展,培育壮大若干享誉国内外影视界的数字影视制作企业。五是建立影视相关领域的专业协会,集聚各细分领域专业人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权益保障,吸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电影创作的细分领域,促进工种不断实现细分化和专业化。发展电影联盟,加强组织化程度,汇集导演、演员、摄影师、编剧、制片人、监制、发行人等优秀人才,共促首都电影产业发展。六是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力争进入国际A类电影节,融汇国内国际优秀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易平台,加强国际电影制作交流合作。
完善发行放映市场的建议。一是丰富电影发行渠道,培育发展国际一流、垂直整合一体的电影发行机构,稳定发展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拍片、统一品牌的院线,积极开辟互联网新媒体、在线票务平台、付费频道等新兴发行渠道,构建多渠道共同繁荣发展的发行体系。二是建立与首都圈层发展结构相适应、覆盖面广的影院布局体系,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生态涵养区分别建立首轮影院、次轮影院、末轮影院;按照“相对集中、总体分散”原则,在人口密集的城区结合大型购物中心布局多厅影院,在人口分散的郊区结合文化综合体建设布局放映厅。三是建设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特色院线,结合首都高等院校、高知人群较集中的特点,建设适量的艺术院线(影厅)和学校院线(影厅);满足儿童观影需求,选择合适地点建设若干儿童院线(影厅)。四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选择在商业街区发展一批数字影院,配备世界先进的数字放映机、环回立体声、激光IMAX、5G+VR终端设备等,满足观众体验消费需求,引领未来消费趋势。五是认真梳理和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形成选题开发库,为影视创作提供沃土;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分析市场对电影细分领域的需求,明确细分类型,做好市场策划;加强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拓展电影类型新题材、新领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市场需求。
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的建议。一是引导制片方、设计方、供应方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衍生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二是切实加强版权保护,推进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建设发展,形成以文化资产评估、确权、结算、交易、投融资为重点的文化产权交易产业链,扩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渠道。三是支持电影公司充分挖掘素材库资源形成版权,推进IP商业化、产品化、产业化,推动IP与音乐、游戏、动漫等延伸发展,建设若干以IP运营为核心的文化景区和特色小镇,打造业务覆盖电影、新媒体、出版、音乐、音像、游戏、主题公园等各细分领域的国际娱乐集团。四是发挥影院与大型购物中心的互补共赢、协同共生效应,形成集观影、购物、餐饮、娱乐、文化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消费中心。
国立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动北京电影行业发展的建议
国立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曹雨辰认为,电影行业作为文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引领城市活力、地区活力的内生动力。北京有资格、有义务带领地区及全国全行业,创造更为健康、高效的产业体系及事业管理体系。建议:
一是以引导性政策促进人才建设、内容建设。首先,以引导性政策补充限制性管理手段,以“前期、小额、多笔的方式,正向促和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作品”,取代以“映后、大额、一笔奖金的方式,奖励上述类型的作品”。电影在前期研发时,风险和收益最高。但仍可切分为“剧本完成、主创导入完成并签约”等阶段,以剧本完成后、开拍前等节点为主要奖励时机,即便是小额资金,也对电影创作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这与在电影完片并上映后,对创作者的扶持力度,截然不同。通过小额、分阶段支付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支出风险,适合电影创作本身的周期性质。其次,推广“资金性补贴结合专业性扶持”的补贴方式,而非单一的资金补贴。对于年轻创作者而言,比资金更为关键的是,他们需要更为专业的指引与扶持。通过导入专家团体系对年轻创作者进行辅导与培育,既降低了资金投入风险,又有利于人才梯队建设。再次,敢于谋划和实施长效机制,使引导性政策对新创人才具有长期的虹吸作用。二是丰富电影投融资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合理长效引导产业投资。电影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基本特征,但其内生的光环效应又对部分投资者具有不可取代的吸引力。以往出现的恶性操作正是利用这一吸引力,对电影权益资产过度操作,将风险全部转嫁到零散投资者。考虑到这一点,全面风险电影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及其对应的不同风险。通过识别、评估其相应风险,设计并丰富投融资手段,以健康和长期效果为目标,促进电影投融资发展。电影制作的链条较长,短期内运作大额资金,对资金周转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有利于发挥供应链金融的特点。考虑引入银行、国有担保机构等风险承担较低的机构,探索在电影制片过程中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有利于提供资金管理效率,并降低资金运作风险。此外,为减少和避免影视投融资引起的社会资本流失,防止影视投融资市场的违法违规操作,应制定新的交易规则,打破信息壁垒,改善“桌下交易”的陋习。建议建立电影权益资产交易机构。利用十年间积累的产业数据,设置评估电影在“研、创、投、制、宣、发、放”等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及其对应价值,引导不同类型的资本在各阶段进行专业投资。利用第三方评估机构或类似评估人才,建立专业的评估体系,基于统计学、情绪识别、AI技术对电影价值进行科学评估。通过交易所机制,一方面建立恰当的投资者筛选和管理机制,一方面全面搜集和跟踪电影制片信息,鉴定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根据信息对电影本身的影响,将上述信息进行级别划分,在不同阶段向潜在投资方披露。打破原有电影投融资市场的信息壁垒,合理利用电影投资的光环效应。三是促进电影与科技全方位接触。首先,推动各高校针对电影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技术类人才(如概念设计师、高级特效人员、影视技术与工程专家等)进行定向培养。促进跨学科的融合人才培养,协调高校与科研机构进行交叉融合的人才实训与培养。其次,立足科技高地促进高精尖技术在电影产业中的创新应用。由政府承担组织者的角色,加强影视制作企业、影视学术研究机构与高新科技企业之间的对话交流,对接影视生产对于高新技术的需求并协调高新技术企业针对影视生产进行技术转化和攻关。在各项科技研究项目扶持计划与文化创意扶持计划中,增加面向影视产业中高新技术应用或文化科技融合的扶持专项。再次,扶持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龙头企业。将面向影视内容生产各产业链条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北京市扶持创业创新的重点领域,引导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和孵化一批面向新时代影视内容产业的、具有文化科技融合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创业公司,在影视生产领域内形成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例如追光动画、彼岸天、坏猴子等具有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基因且已被市场认可的新一代影视制作企业,基于北京市的文化底蕴、政策优势和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丰富经验给予扶持,面向未来影视工业化体系的发展培育新一代领军企业。
塞隆文创园:北京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赛隆文创园报告认为,北京电影产业在发展中仍存不足, 突出表现为:一是人才结构失调,导演、表演等人才相对较多,特效、服装、道具、灯光等专业化人才短缺,专业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二是影视园区的配套产业实力薄弱,不能满足拍摄大型影视需求;三是投融资渠道较单一,版权预变现能力不高,亟需建立完善的现代版权制度和信用担保机制; 四是以电影作品为核心的二次开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较短,整体效益不高等。
对北京电影产业的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投贷奖”联动,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机构、社会投资机构参与北京影视业发展的撬动作用,促进“投贷奖”向影视业源头延伸。围绕影视内容创作、拍摄制作、后期效果、宣传发行、资本运营、版权交易、装备制造等重点环节和中高端价值链,着力优化对骨干影视企业和成长型影视企业全流程的支持与配套服务。二是发挥宣传文化引导基金、影视出版创作基金等扶持引领作用,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对本市影视企业推出的精品力作,给予奖励和扶持。完善IP发展生态,推动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影视企业和IP产业链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通过促进IP与影视、出版、动漫、游戏、在线教育、体育赛事等领域融合发展,深度挖掘IP价值,提高影视精品的转化率和影响力。三是积极引导优质影视资源和高精尖影视项目向园区集聚,推动影视园区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审批服务效率,针对园区影视企业的项目备案、审查、审批建立绿色通道。支持园区企业承担市级重点影视项目拍摄制作,鼓励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高端专业摄影棚及相关设备的更新改造。规范企业入园标准,逐步完善人才引进、房租减免(补贴)、工作居住证办理、上市奖励等配套政策。鼓励重点影视园区设立人才培育孵化、影视取景拍摄、作品授权交易、影视品牌授权和宣传推广等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大园区公共服务力度。四是引导金融机构建立投融资孵化平台,加大对重点影视企业、重大影视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本市影视企业。推动金融机构开设影视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研究设立面向影视园区和企业的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影视企业上市奖励扶持力度,探索建立影视企业上市孵化平台,引导本市影视企业有针对性地在各类资本市场融资,形成影视企业上市的北京板块。五是建议加强影视专业工种的职业化培养,建立影视文化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与国际先进的师资团队和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合作,培育专业人才和技术工匠。六是加大政策倾斜,接轨国际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最前沿,加大影视拍摄后期关键软件及技术研发,推动先进技术等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抢占影视科技创新高地;加大力度支持影视文化的基础道具、灯光、摄影、设计、服装、化妆等企业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加大影视高端生产设备和消费终端设备研发生产;支持CG特效制作、剪辑制作等在京发展,培育壮大若干享誉国内外影视界的数字影视制作企业。
北京铜牛电影产业园:建议恢复电影童牛奖
北京铜牛电影产业园报告认为,进入新世纪,由于市场大潮的冲击和电影业本身下滑,中国的儿童少年电影进入低潮期。产量少,质量在降低。为推动儿童电影产业发展,有必要恢复,并继续办好中国电影童牛奖。建议:一是加强组织,精心设计,申请恢复中国电影童牛奖。建议重组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充实各类型影视制作、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等新媒体企业加入。二是恢复后的中国电影童牛奖立足北京,举办国际性的儿童少年电影节。三是节约办会,资源整合,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同期举办。中国电影童牛奖(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可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个单元。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关于北京电影产业发展的建议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报告认为,北京电影产业面临的最首要问题是市场对观影的高品质需求与产业实际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是:一是“京味文化”影像表达不充分,标志性影像不足。二是电影类型化发展不充分,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三是电影产业人才结构失衡,复合型影视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四是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产业驱动不足,衍生品开发乏力。五是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有待改善,第三方专业平台亟待加强。六是市场一线诉求回应相对迟缓,政策落地和反馈周期较长。
对北京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是树立“京产”电影品牌,加快北京优秀资源的影视转化。深入挖掘北京优秀文化资源,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具有鲜明“京味特色”的影视作品创作,推动形成系列的、有影响力的、北京文化特色鲜明的电影作品。二是鼓励多元电影类型创作,提升电影工业化水平。立足于“影视高地”建设,集合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影视龙头企业高端资源建立北京电影产业工业化标准化发展委员会,从创作理念、剧本审核、投资机制、拍摄流程、影视技术等层面,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北京气魄的电影产业制作标准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发展。三是加大影视科技研发,提升影视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围绕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加大影视专业数字化工种的研发与培训。建立影视特效高端实验室,围绕未来影视技术的核心领域开展联合攻关,鼓励影视企业投资高新音视频技术的研发,同时“以工代学”,加强高端影视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托北京艺术基金等扶持平台,鼓励高校、企业开展影视高端技能人才培训,加大对视效、音效、剪辑、调色、配音、三维动画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的职业培训。四是加强高科技影视空间建设,实现多业态综合运营。建设与“影视高地”相匹配的数字化拍摄和制作基地。通过政策、市场和数字化技术等优势,吸引国内外大量影视剧组长年入驻,带动周边演艺、设备租赁、商业配套、文化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等业态的繁荣发展。五是强化政策实施效能,优化中小影视企业营商环境。首先,建立和完善中小型影视企业统计监测制度,及时发现、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提升政策治理效能。其次,强化影视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内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推动影视企业相互协作,加强信息交流、宣传培训、市场拓展、权益保护、纠纷处理等服务。再次,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中小型影视企业发展。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融资促进相关措施。
时尚控股公司:关于制定文化影视行业短期出租房屋政策的建议
时尚控股公司指出,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京内土地房屋资产处置和房屋出租对外合作经营管理的通知》(京国资发[2018]21号文)要求,出租面积在1000m2以上(工业用房)或年租金收入在100万元以上须经过各级会议审批再到北交所进行挂牌出租的流程,前后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由于影视行业拍摄任务的特殊性,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制约了园区的正常租赁行为,客观造成了国有资产潜在流失。以光华视觉园为例,光华视觉园属于拥有摄影棚及配套设施的影视型专业园区,剧组决定租赁影棚到拍摄结束周期从20多天到几个月不等,时间段基本固定,按标准流程到北交所挂牌摘牌后再进行出租拍摄,剧组等不及签订合同,只能选择其他摄影棚,客户资源只能白白流失,同时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口碑和不利影响,给国有企业向文创行业转型升级造成障碍。建议针对文化影视行业这种具有租期较短、时间固定、承租方定向的文化影视行业的租赁行为进行另行规定。如租赁时间在6个月内或租金在100万以内的短租行为,由企业年初到北交所备案出租租金,在1—3年内按照备案的租金范围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和决策程序自主决定出租行为。
星光影视园关于北京电视及网络视听节目发展的建议
星光影视园报告指出,从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视听节目制作产业的发展概况如下:一是视听内容制作技术升级加快,目前已全面步入4K/8K超高清时代,视听专业化制作服务的行业要求和技术壁垒不断升高,技术、设备和人才的升级速度加快;二是电视和网络平台的融合化发展趋势不断加深;三是视听节目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技术研发、应用、专业服务、运营和视听经济类相关人才的需求体量不断加大,但专业人才的培养、认定、人才引进方面因为其人才的特殊性出现了漏洞;四是节目内容的监管重点不再局限于电视台,而是扩散到整个互联网视听内容制作领域,无形之中对内容监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基于以上状况和问题,建议:其一,技术领域,市区两级合作,对5G+8K超高清领域的基础科研、场景和解决方案研发、全媒体应用传播工程、超高清显示终端及视听体验设备试点项目、区域性直播点播试点项目、冬奥会足球世界杯等智慧视听转播应用项目等符合北京市文化中心、科创中心定位和实力展现的重点项目予以鼓励和支持,推动北京成为5G和超高清大视听时代的引领者。其二,从内容角度,借助新视听,打开新业态、新消费。积极调研短视频+直播、综艺+电商、游戏+直播、云逛街等新视听新业态,了解市场痛点与需求痛点,在专业基地、园区设计和培育新业态新消费等方面孵化公共技术和场景平台,帮助对接平台资源,构建新消费高端孵化体系。其三,人才培育和认定角度,视听产业链和院校、智库等各类人才机构联动,加强视听产业链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孵化、培养、评定、激励、保护机制建设,为北京留住真正有才能、有经验、有眼光、有实力的专业科研和技术人才、产业链综合管理人才、艺术人才、特种服务人才,为大视听产业在北京的发展和繁荣持续提供创新智力资源和创新动力,在指定园区和基地范围内探索专业视听人才培养、认定和引进的特殊渠道和政策。其四,充分发挥以视听内容创意为主要产业支撑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级视听产业基地的引领、示范、探索作用,在指定园区和基地范围内,探索新的视听产业服务政策和服务模式,包括:建设市区基地三级联动的产业服务中心,构建新视听营商4.0创新服务中心,提供包含审片、资质办理、政策咨询、政策培训等多个一线服务模块,同时配套政务会客厅,提供工商、税务、政策咨询等基本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