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两会时间,政府工作报告重磅出炉,提出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明确宏观政策基调,部署安排全年重点工作任务,形成一揽子政策举措,为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平稳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
一、主要经济指标体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今年经济发展主基调,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GDP增长目标5.5%左右,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相比前两年平均增速5.1%以及去年下半年的增速(4.9%-4.0%),今年增速目标略超市场预期,更加接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表示,设定此目标是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也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居民消费价格目标不变,利于稳定市场预期。CPI设定在3%左右,与2021年保持一致,充分考虑了影响物价的各种潜在因素,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目前国内工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供给有保障,为今年CPI稳定运行奠定基础。但近期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以能源和原材料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向东预计,今年CPI同比涨幅比去年有所扩大,但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就业指标约束性增强。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表述从去年的“5.5%左右”变为今年的“5.5%以内”,表明稳就业要求更高、约束性更强。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指出,有必要引入就业政策评估机制,保持宏观政策可持续、可预测,稳定企业预期。
二、宏观政策注重稳经济、稳主体、保就业 宏观政策强调加大力度、注重效能、适当靠前。在重点工作任务中,稳经济、稳主体、保就业排在最前位置,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关键。
积极财政注重提升效能,减税降费规模历史最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财政赤字率设定在2.8%左右、比去年有所下调,但总体支出较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指出,这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但由于国有金融机构上缴结存利润增加致可用财力增加,总体财政支出规模将扩大。报告还提出,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今年退税减税的规模将达历史最高,约2.5万亿元;政策发力更加精准,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退税减税规模将达1万亿元,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益受惠规模也将超1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是减税降费的主要措施,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约1.5万亿元。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留抵退税有利于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升级技术设备,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稳投资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作用。
货币政策稳中偏宽松,总量结构双重发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表明货币政策稳中偏宽松。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伴随稳增长需求增强,货币政策发挥总量功能受到重视,预计二季度有进一步实施降准降息的可能。报告延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四季度例会提出的“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总量上强调扩大新增贷款规模,结构上要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市场主体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建议,综合融资成本不仅体现在实际贷款利率上,也包括账户服务、结算、融资担保等其他费用,金融机构应做到能免则免,能降则降。金融稳定方面,报告首提“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邓海清指出,这是部分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通过市场化处置方式,后续依赖强监管进行系统风险化解的压力将减轻。
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为实现就业目标,报告将“着力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单独列为工作任务之一,并提出稳岗扩岗、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完善灵活就业保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凸显今年稳就业的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建议,对吸纳就业作用大、保民生任务重、受疫情影响大的餐饮等服务行业企业给予政策帮扶。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牛三平建议,出台大学毕业生生源地就业配套政策,在落户办理、社保补贴、购房补助、贷款贴息、学费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全国人大代表、高级技师苗秀建议,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激励产业工人参加多元化线上培训、技能大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建议,尽快补齐劳动立法短板,将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作为特定职业类型,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
三、消费投资双轮驱动充分释放内需潜力
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消费恢复升级。消费是扩内需的重要引擎,在重点领域方面,报告延续了近期国家各部委文件中对绿色消费的重视,提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同时聚焦生活服务消费、一老一小消费、新型消费等领域,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董事长洪杰提出,构建并完善统一、权威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推广“双碳”标识认定标准,实施绿色消费积分制度,以兑换商品、折扣优惠等方式鼓励绿色消费。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建议,持续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提供充电电费优惠等,形成鼓励低碳产品消费的氛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提出,加快构建“智能+”或“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全面启动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
“两新一建”为扩投资发力抓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投资领域包括新旧基建、新型城镇化、民生领域补短板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将加快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加快完善网络型设施,超前部署前瞻性设施,推动5G设施、算力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统筹布局。全国政协委员刘振东建议,清理各类隐形壁垒,扩大民间投资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有序进入新技术、新基建以及医疗、养老等领域。
四、依靠科技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提出,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突破需要在稳定支持和项目竞争上达到合理的平衡。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建议,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通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全国工商联建议,深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及无形资产税前摊销、政府采购、科技金融等普惠性创新政策落地实施取得实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工信厅厅长谢志成建议,对基础研究投入多的企业给予优惠,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创新成果的首购首用等。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后,今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胡明春认为,在产业基础关键专业领域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或工程研究中心等布局力度。加快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要扩大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
促进完善重点数字产业发展,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建议,应进一步发掘工业互联网在服务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打造城市级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指出,当人工智能技术走向切实民生领域,面对包括教育、医疗等社会重大命题的时候,需要构建系统性创新,通过多项关键技术在底层拉通,同时形成技术、产品和服务管理资源的联动。
五、为外资外贸稳定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措并举稳外资稳外贸。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在稳外资方面,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今年可预见的海外风险不少,而国内诸多政策和经济形势均指向以稳为主,这对于希望降低资产配置波动的外资来说颇具吸引力。他建议,要继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速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更好吸引外资。在稳外贸方面,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义桅表示,稳外贸要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RCEP成员国的经贸往来。RCEP将来要往更高质量的2.0版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新业态新模式的潜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目前,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保税维修、离岸贸易、海外仓等6种新业态新模式正呈现协同发展的态势,“沙盒监管”模式等新监管模式也正在引入和不断创新。跨境电商税收政策与规则制度有待完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晓进表示,中国跨境电商发展要积极、深度参与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国际规则及国际数字税收规则制定,深化国际合作,加强跨境政策领域的合作,如消费者保护、税收政策、竞争政策、贸易政策和环境保护等,政府应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主体协同机制,建立有效的多部门沟通协作机制。
六、切实解决民生领域新问题 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完善商品房预售管理制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去年信贷的压缩对房地产影响比较明显,今年的趋势是会增加房地产开发商合理贷款的需求供给,并满足合理的住房按揭贷款,预计房地产政策有持续放松倾向,但并不会转向刺激政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全面实行现房销售制度要避免“欲速则不达”,留够窗口期,给相关市场主体评估、调整、转型等充分准备时间。
补齐短板,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潞建议,将医养照护人才纳入学历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积极推荐对口就业。统筹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构建相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利用人工智能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和抑郁症智能筛查平台,为全国中小学进行全量筛查。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建议,要全国“一盘棋”开展三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的“助困扶弱”工作,帮扶要做到项目有时间、任务有要求,多措并举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着力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章义和建议,寻觅多元有效的服务资源,组织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外服务的建设工作,制定资质标准,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四川眉山市侨联副主席何学彬建议,依托现有或即将兴建的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开设托班,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 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就要让更多的幼儿园办园主体与多样性的经费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编辑:韩沐洵 任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