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8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北京市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近年来多部门共同推动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生态涵养区共有各类物种5578种,约占全市物种的90%,是北京名副其实的天然生物资源库。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介绍,通过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全市各功能区生物多样性情况各具特色。
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优良,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也是全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市95%以上的生态保护红线和97%左右的自然保护地均位于生态涵养区。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涵养区共有各类物种5578种,约占全市物种的90%,是北京名副其实的天然生物资源库。
平原区生态建设修复力度空前,是生物多样性提升的重要潜力区。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平原区(通州、顺义、大兴)共记录到各类物种1668种,包括对水陆环境质量敏感的黑斑侧褶蛙、对人类干扰敏感的萤火虫、以及对食物可获取性敏感的猛禽长耳鸮和雀鹰等,说明平原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
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改善显着,是广大市民直接接触生物多样性的集中体验区。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心城区共记录到各类物种2232种,包括鸳鸯、普通鵟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黄鼬、黑鳍鳈和黑斑侧褶蛙等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表明中心城区虽人口密度较高,但仍保存有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区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较好的栖息地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态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