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多家环保NGO(非政府组织)14日在北京发布“蓝天路线图”二期报告。据其预计,中国若持续采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等严格减排措施,2017年或实现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再以五年或更长时间,消除重污染天气。
当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人民大学环境政策研究所、阿拉善SEE公益机构、自然之友、环友科技、自然大学,共同发布《蓝天路线图》大气污染调研二期报告,指出一批大型火电、钢铁等高耗能企业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呼吁以社会监督促进大规模减排。
2013年,中国多地频繁遭遇严重灰霾侵袭,倒逼官方推进信息公开和预警应急。2014年起,中国实时公开PM2.5(细颗粒物)等污染物数据的城市增至190个。
《蓝天路线图》依据数据分析,当前中国大气污染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应以区域视角识别、治理污染源头。据其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高耗能产业密集,消耗大量煤炭,形成了巨大的污染排放。
以2013年10-12月为例,报告称,山东、河北8家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是北京8家主要企业的37倍和30倍;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是北京8家企业的77倍和67倍。而这些污染物极易随大气环流造成区域污染。
报告认为,减排应首先从排污口固定和排放标准清晰的大型工业源管控入手。据测算,如果河北35家主要排放的火电企业能够达标排放,则可实现氮氧化物减排量7948.30吨,减排比例达48.7%。
“颗粒物排放的最大源是大工业源,比如,燃煤火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而他们控制颗粒物排放技术是最成熟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规划研究所教授宋国君建议,大气污染防治应当先易后难、先成熟后复杂、先落实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