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28日表示,京津冀地区从根本上扭转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实现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
2019年1月,中国印发实施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
中国水利部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有关情况。王道席表示,《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压减地下水开采,促进地下水水位回升,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他表示,通过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37万亩,加强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严控高耗水产业发展,依法依规压减或淘汰高耗水产能,累计关停27.9万眼机井。通过治理,2022年治理区地下水开采量较2018年减少约40亿立方米,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6.2亿立方米,超额完成了《行动方案》确定的近期治理目标任务。
此外,2018年以来,通过引江、引黄等外流域调水向治理区供水330亿立方米。统筹当地水、外调水、再生水,在永定河,潮白河、白洋淀、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等48条河湖,持续开展常态化补水和夏季集中补水,累计补水240亿立方米,促进了地下水回补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王道席表示,监测数据显示,通过近五年治理,从根本上扭转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实现由下降幅度趋缓、到局部回升、再到总体回升的持续好转。与2018年相比,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回升和稳定面积占比达92%,水位平均回升2.25米;深层承压水回升和稳定面积占比达97%,水位平均回升6.72米。治理区约90%的区域初步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
“《行动方案》近期治理目标任务已顺利完成,取得阶段性治理成效。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地下水亏缺依然存在。”王道席表示,水利部将持续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抓好节水控水、水源置换、河湖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回补,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降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强度,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