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政策影响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新阶段

        365bet官方网址_365betvip5_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

        365bet官方网址_365betvip5_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

        2022-03-11 15: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之路。八年来,京津冀三地城市群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中心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北京的“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天津焕发新活力,河北省积极发展与京津衔接的大型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以雄安新区和冬奥建设为引领,推动环京津市县融入京津都市圈。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近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端论坛(2022)”上,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认为,京津冀已经走出一条整体谋篇、优势互补、优化布局、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从交通路网到生态环境,从产业转型到公共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上完成了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退出和区域性批发市场大规模疏解任务,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取得重大进展。未来要将京津冀建设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区域样板,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楷模,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标杆,成为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中国方案。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之一,是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但是,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世界级产业集群特别是制造业集群的支撑。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表示,京津冀制造业逐步融合,三地在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合作日渐紧密。北京产业人才优势突出,服务平台资源优势明显;天津科技支撑实力突出,生产研发机构数量众多;河北省制造业基础力量雄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层出不穷。

          推动京津冀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成效显着,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认为,要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和特点进行再认识。从天津市的未来发展出发,他建议,应更紧密地结合当前形势,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速天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步伐。结合天津现状,找准尽快落实功能定位的具体路径,发挥好制造业基础红利、口岸红利和区位红利。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表示,推动京津冀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要建立统一的都市圈划定标准体系。严格实行都市圈发展“双控”战略,分类指导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强化都市圈核心功能圈建设,出台都市圈建设“负面清单”,加强都市圈监测、考核。从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角度,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贵建议,要加快推动形成组团式、都市圈、绵延带的京津冀区域空间“骨架”,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支点”;激活创新活力,实体经济要换“芯”,更要注重强“脑”;加码区域发展动力,促进区域产业链集群化,更加注重“生态”。

          塑造协同发展新格局

          与五大世界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应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对接,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区域合作,加强对内开放,塑造中国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可借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经验。在空间上,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形态;在要素流动上,构建“政府、市场、社会”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网络;在实现路径上,着力于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空间、生态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合作;在机制上,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形成区域新型合作模式。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协同共振,是推动华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余东华认为,“十四五”期间,两大战略可以率先在以下领域实现协同联动,共同支撑新发展格局: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根据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分工规律,按照比较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市场协同联动;推进文旅融合互通;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联动,具有重要意义。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覃成林建议,要立足于形成发展新动能和强大发展合力,推动两大区域战略联动。进一步提升“硬联通”的现代化水平,为加强两大区域战略联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